綦毋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綦毋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綦毋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綦毋潜(691年——756年,綦音qí)字孝通,江西南康人 。15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 。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落第返乡 。开元十四年 , 又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 , 历宜寿导尉、左拾遗 。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 , 为著作郎 。在此期间,曾返乡省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与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张九龄相见 , 并以诗作唱酬 。开元二十一年冬,送诗友储光羲辞官归隐,受其影响,他萌发了归隐之志,便于当年年底离开长安,经洛阳 , 盘桓半年多,最后下定决心弃官南返 。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这带的名山胜迹 。留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 。
天宝初(742年),綦毋潜返洛阳、长安谋求复官 。天宝十一年任左拾遗,享从八品,后长为著作郎 , 享五品 。后“安史之乱”爆发,他再度归隐,但未返里,仍游于江淮一带 。此后不知所终,享年65岁左右 。
綦毋潜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诗人 。前人对他的评价较高:“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清回拨俗处 , 故是摩诘一路人” 。说明他的诗风接近王维 。《全唐诗》收录他的诗1卷26首,内容多为与上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綦毋潜(约692—749年),字孝通,荆南(荆州区)人 。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初授为宜寿县尉后至著作郎 。因四下乱 , 见做官环境日益险恶而辞职回乡隐居 。
綦毋潜诗歌章句挺拔不凡,色彩鲜明,善于抒发世俗之外的感情,如《春泛若郁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 花落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把山势、溪水、晚风、小舟描写得轻灵生动,诗歌的视野也十分开阔,际夜、南斗、潭烟、林月,仿佛把人带到了天上的世界,浮想联翩 。《题栖霞寺》、《茅山洞口》都被评论为有影响的好诗 。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 。” 认为他创造了当时南方诗人的最高水平 。王维在《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中写道:“明时久不达 , 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表现了太平盛世下,彼此官运都不亨通,但不怨天尤人,保持一向纯朴的风范 。可以看出,王维与綦毋潜不仅人情谊、文情浓,在思想感情上也相知相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