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 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西南漂泊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乾元二年(759年)夏天 , 华州及关中大旱 , 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 , 忧时伤乱 , 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 , 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 , 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 , 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 , 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 , 最后到了成都 , 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 , 在城西浣花溪畔 , 建成了一座草堂 , 世称“杜甫草堂” ,  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 , 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
广德二年(764年)春 , 严武再镇蜀 , 杜甫才又回到草堂 , 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 做了严武的参谋 , 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 , 杜甫寄人篱下 , 生活依然很苦 , 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 , 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 , 叫怒索饭啼门东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 , 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 , 不知夫子礼 , 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 , 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 , 饿了就吵着要饭吃 , 在东门外号哭 , 到了秋风暴雨之中 , 杜甫的茅屋破败 , 饥儿老妻 , 彻夜难眠 , 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 , 严武去世 , 杜甫离开了成都 。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 , 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 , 杜甫得以在此暂住 , 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 , 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 , 买了四十亩果园 , 雇了几个雇工 , 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 , 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 , 不到两年 , 作诗四百三十多首 , 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 , 其作品有《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