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俗称笛子梅属于边梭音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二 )


从资料上看,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成 。藏语把骨笛称“当惹”,藏族鹰笛主要流行于 *** 、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而塔吉克族鹰笛,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边棱气鸣乐器,主要流行于新疆 *** 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等地 。
笛子由鹤骨笛变成鹰笛,如果人们将它理解为在笛子传播过程中,*** 笛子的材料,一定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作为笛子,在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为材料的部分应该是藏族和塔吉克族等民族的发现、发明,而由此再向前推,那么就有了这样的一种可能,即在某些时候一种物件可能有着多地的起源,而这也导致了这种物件在起源时间上的完全不同 。这至少会给人们这样一个启示,即:有的时候,我们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两样相似的物件,不能很随便地就说这样来自那样,或者那样来自这样 。
我们不能说,鹤骨笛变鹰笛不是贾湖骨笛的传播;我们更不能说,鹤骨笛变鹰笛就是贾湖骨笛的传播 。不能说不是,是因为贾湖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笛子;不能说是,是因为在西部当下还在吹骨笛拭目以待这些民族中,分明都有着自己民族关于骨笛的起源 。比如,塔吉克族鹰笛的起源传说就是这样的:
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 。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里养着一只祖传的鹫鹰,人们都叫它“鹰王” 。
娃发每天带着“鹰王”狩猎,但猎获的鸟兽几乎全被奴隶主夺去 。有一天,他忍不住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就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猎鹰受到主人的感染,开始在奴隶主家的上空盘旋,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就要求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 。娃发不肯交出“鹰王”,很快被奴隶主打晕了过去 。
“鹰王”不忍心看到主人娃发的样子,飞在天空中对主人说:“快杀了我吧,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见主人不肯,又说:“娃发,你杀了我吧,我死以后,会成仙家,你若不杀我,奴隶主一来,把我抢走,你也难活 。”娃发悲从心来,还是舍不得杀“鹰王”,但“鹰王”却掉在地上摔死了自己 。

笛俗称笛子梅属于边梭音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文章插图

笛俗称笛子梅属于边梭音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文章插图

笛俗称笛子梅属于边梭音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文章插图
鹰笛
娃发想到“鹰王”生前说过的话,为了让“鹰王”死后成为“仙家”,就抽出了“鹰王”翅膀上更大的一根空心骨头,钻了二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 。娃发没想到在这曲调声里,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 。从此,鹰笛在塔吉克人开始盛行.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其历史之久远 。
历史也许是这样的,在某些时候它只能有一个答案,但是在某些时候,它却有着很多个答案 。我们不能说传说就是答案,但也考证不出鹤骨笛与鹰笛之间的实质性关联 。因而,也只能相信在很多的时候,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非常相似的,人类的审美也是非常相像的 。除了笛子,当下考古界的普遍做法是,在某一地发现了一件器物,马上会联想到另一处发现的,进而会形成这样一个定论——两者一定是一个文化类型 。这可能是对人类审美相似甚至相同的一种忽略 。
本文图片来自 ***,感谢原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