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中,愚昧无知的华老栓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小栓救命,竟然相信了那所谓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更可笑的是那人血,是革命者的鲜血 。呵,这多么讽刺 。前线的革命者为了自由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那些所谓的无辜者,却还不肯放下他们那套可笑致极的迷信 。
无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还是《故乡》中的闰土;又或者是《阿Q正传》中的阿Q 。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能跃然于纸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先生也说过: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呐喊,目的在于慰籍那些“奔驰的勇士”,使他们勇往直前 。在《呐喊》这本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可令我感动的,更是鲁迅先生那一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爱国爱民的情怀!
呐喊读书心得初三作文600字4
无意中,翻看开了那本尘封已久的鲁迅的《呐喊》,其中的《阿Q正传》让我再次回味到儿时读它的那份惊喜,品味着此时的感悟与感动 。
阿Q是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经问自己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 。那个封建时代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庄,阿Q是一个弱者,他受到这些地主恶霸的欺压,阿Q的“假洋鬼子”与“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绝对不是阿Q所独有,这是时代产物 。再如阿Q带给我们那几场让我们苦笑难言的戏:看杀革命党人、调戏静修庵的小尼姑、闹恋爱以及投身革命军队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质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个人愿意就能改变的 。
但凡看过《阿Q正传》的人都认为他是悲哀至极的人物 。阿Q他所受到赵大爷、赵白眼、小D和静修庵里那条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击折磨不必多说,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取胜法宝,即他所采取的“精神胜利法” 。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
我们总是会带着笑来读《阿Q正传》的,仿佛可怜的阿Q从被创造出来就一直被大家笑着 。然而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或许是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笑 。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价值观,他的幸灾乐祸往往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赏 。
可以说阿Q是一个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弱小者,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为他着想的人,是一个封建乱世时的代言人 。而任何时代都会有弱者,作为一个新社会的现代人,我们从阿Q的遭遇中更加应该去反思、去行动、真正扛起关爱身边的弱者的责任 。
呐喊读书心得初三作文600字5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异常沉重 。整个人好像还沉浸在书中那一幕幕悲惨而感人的画面中 。此时,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爱国精神,佩服他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勇气,更佩服他那挥洒自如的妙笔
《呐喊》一书中,鲁迅先生通过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的描写,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腐朽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呐喊》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而作品中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标志了现代文学小说的形成,更是对封建吃人礼教投出的第一把利剑 。鲁迅通过一个病人癫狂的语言,把一个血淋淋的人肉筵席展现在人们面前 。满眼的“吃人”二字使“狂人”永远处在担心与焦虑之中,是那样的孤独与无助 。而以“哥哥”“赵贵翁”为代表的人物正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根源所在,鲁迅先生对狂人充满了同情,从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只有推翻和摧毁吃人的封建礼教,才能真正救出孩子们 。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直抒胸臆抒发愤懑情怀的开篇之作,那么《阿q正传》中,则有着鲁迅更深一层的忧愤的感情宣泄,这是五四运动最为杰出的作品 。它的成就不止是创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形像,而且写出了旧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弱点 。鲁迅以辛辣讽刺的口吻揭露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阿q就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在批判与讽刺的同时有又充满了同情,所以鲁迅的讽刺,不光是怒其不争,更有着深刻的哀其不幸,在辛辣的讽刺背后,还隐含了鲁迅先生更大的悲哀 。
推荐阅读
-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初三作文700字7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700字初中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初三作文700字七篇
- 红楼梦读书心得初三作文1000字【7篇】
-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心得高一作文800字7篇
- 雷雨读书心得初三作文1000字【七篇】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初三作文800字7篇
- 悲惨世界阅读心得初三优秀作文800字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心得初三优秀作文800字
- 雾都孤儿读书心得初三话题作文700字
- 月牙儿读书心得初三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