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五 )


两相比较之下 , 长子智宵除了一个身份优势 , 其他方面简直就是暗淡无光了 。所以 , 智申打算立优点明显的次子智瑶 。
这似乎在表面上也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 立贤还是立长 , 本来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定型 。
那为什么智申的这个选择并不明智呢?因为选择接班人和你偏爱谁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 你要选一个最合适的 , 而不是你最喜欢的 。
首先 , 你得自知 。得知道自己的情况和处境 , 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来接班;
其次 , 你得知人 。你不光要知道接班人的优点 , 更要了解接班人的缺点 , 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评判他;
最后 , 你得学会一定的妥协 。选接班人表面上看起来是你一个人的事 , 但实际上是这个团队利益的综合考量 。你要考虑大多数同志们的意愿 , 毕竟不管谁来坐你的位置 , 工作最后还是要同志们去干 。所以 , 你得用适度的妥协来团结大多数同志 。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智申对智瑶满满的都是爱 , 只看到了智瑶的优点 , 而忽略了他身上的致命缺点——自视太高、刻薄寡恩 。这种人是很容易当着当着老大 , 就当成了孤家寡人 , 变成了众叛亲离的 。
智申的族弟智果早就看出了这一隐患 , 所以曾经代表宗族大佬们明确、公开地对他的意愿表示反对 , 说:“智瑤这孩子谁都不服 , 总是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 这样的人要是当了掌门人 , 咱们家族就会出大问题的!”
遗憾的是 , 一意孤行的智申根本就听不进去 。
智瑶被确定为继承人后 , 果断冷静的智果随即向Z府的太史登记 , 脱离智氏宗族 , 另立族谱 , 改姓“辅” 。态度很明显:明知这是一条不归路 , 咱就不陪你一起走下去了 。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再说赵氏 , 也是两个选项:长子赵伯鲁和次子赵无恤 。这两人相对比较平衡 , 谁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
鉴于此 , 算计了一辈子的赵鞅又安排了一次最成功的算计 , 算计的对象就是他的两个儿子 。
赵鞅先是将一段训诫的话刻在了竹简上 , 并告诉俩儿子 , 这是你爹这辈子的心得秘笈 , 你们要牢记在心 , 以后将咱们老赵家发扬光大就靠这部宝典了 。
交代完毕之后 , 赵鞅便黑不提白不提 , 好像这事就是他心血来潮时的一时之举一样 。
就这样 , 三年过去了 。有一天 , 赵鞅突然把俩个儿子叫过来 , 要他们背竹简上那段话 。(这招太狠了 , 三年后突击检查作业 , 这盘棋下得多大呀)
赵伯鲁当场傻眼 , 赵无恤却倒背如流 , 还当场从袖子中拿出了那块竹简 , 表明自己时刻牢记父亲的嘱咐 。
这样一来 , 可想而知 , 赵无恤完胜 , 顺利地继承了权位 。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赵鞅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科学在哪里呢?身为一个领导人 , 你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准备 。你不知道即将要面临什么问题 , 你也不知道考验和困难什么时候来 。赵无恤的表现无疑证明他更具备当好一个领导者的潜质 。
当然 , 不排除赵无恤在他爸身边安排了间谍 , 毕竟1000多天里 , 时时刻刻在袖子里装着一块竹简 , 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但越是这样 , 就更能说明赵无恤有正治意识 。
权力的运作精髓就在于信息的掌握 , 赵无恤深得精髓 。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三家分晋主要内容概括 三家分晋哪三家

文章插图
智氏和赵氏在各自确定了自己的接班人之后 , 智申和赵鞅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离开了人世 , 把历史的舞台交给了自己选择的接班人手里 。

推荐阅读